如果资金等方面的条件允许,让孩子上个早教班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面对早教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如何选,选什么样的机构都会直接影响到它的效果。就我个人的经验谈几点:
01一定要上试听课
每个早教机构都可以联系预约试听课。父母一定要带着孩子去实地感受下。在上课时,认真思考老师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比如我曾试听过某机构的音乐课,虽然老师从授课方式、环节设置、讲解内容等各方面来看都非常专业,但整堂课下来存在安排过满、信息量过大的缺点。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耐心坚持整堂课,课上了三分之一,孩子们便开始随意走动或者发呆,再也听不进去老师的讲解。互动方面由于任务过于复杂,孩子们也不能很好的参与完成。显然,这样的机构是不适合孩子的。
上试听课时,要认真感受老师的授课方式、对待孩子的态度、与孩子的互动,不要盲目追求早教机构的“名牌效应”。我曾经去试听过一个全球连锁的知名早教课程,但遗憾地是上课的两位老师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对于她们,上课只是任务的完成,无法融入孩子就无法抓住孩子的心,这样的机构同样不适合孩子。
02一定要选择离家近、交通方便的早教机构
一般早教机构的课程时间跨度都比较长,既然报名参加,家长便首先要给孩子做个榜样,坚持下去。所以,一个不用舟车劳顿的早教机构真得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会降低孩子因为等待而消磨掉的兴趣和期待。
03早教机构的硬件设施、卫生条件等不容忽视
如果一个机构的玩具、器械过于破旧,会增加安全隐患。清洁方面做得不到位,会增加孩子感染细菌、病毒的几率。但新装修的机构也要慎重考虑,甲醛等有害物质也会损害孩子的健康。
上了早教班,几点误区要避免
01不要给孩子报过多的早教班、兴趣班,
也不要让孩子一天上超过两节课
身边的一位朋友,每次孩子去上早教课都会抱怨,因为父母给他安排了整整一上午的课。过早、密集地将孩子的生活填满早教班、兴趣班,会让孩子失去自由选择的机会:选择如何去做,或者选择不去做。
在过分强调针对某一特定大脑区域的强化刺激时,反而可能导致 “神经挤迫”(neurologicalcrowding)现象,即大部分尚未分化、对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创造力意义重大的大脑功能区域在儿童期因为其他区域的侵占而萎缩。(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及神经科学教授彼得·胡滕洛赫尔(PeterHuttenlocher)所定义)
孩童需要无目的 “鼓捣”时间,需要无意义的闲暇时间,空闲是大脑得以休息的保证,也是建立连接的必需。适度的放空和无聊感是创造力滋长的土壤。
近10年中的众多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在儿时有机会多跑动、多发呆、多做白日梦、多在自然环境中随意玩耍的孩子,在青春期的另一个大脑发育关键期中,如果有机会身处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反而会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爆发式学习能力。
02试图撒手交给教育机构的想法永远都不要有
不论是在教育机构的选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父母都要时时审视是否符合你的孩子内在的生命节奏。
每个孩童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是个体精神努力实现潜能的过程,并与遗传的能力一起合作,寻找自己的声音,引导自己发展。
教育机构的最大弊病在于教育的单一性,所以永远也不要夸大或者幻想他们的积极效果。
父母要把上课作为开始,而不是结束,如何在平日引导、陪伴孩子更为重要。
03不要过早送孩子去早教班,特别是六个月以前
婴儿的出生是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从黑暗的子宫中诞生是一项艰难历程,在最初的几个月,婴儿需要舒服、温暖、营养和安全。他们还需要和平和宁静。生活本身——消化、地球引力、穿衣、周围的人已经目不暇接,要适应的东西对婴儿来讲足够多,没有必要送到早教机构进行额外的刺激。
有研究表明:“最初几个月内,能安静独处的婴儿,较容易成长为心满意足的婴儿,成为有着良好睡眠的婴儿,成为能够控制自己身体的婴儿”。
作为父母,要以自然的方式流露关心和情感,比如在喂奶或者换尿布时,以自然的方式照料、唱歌、闲谈,其他时间让婴儿安静的睡眠,醒来时也尽量避免环境中的不断干扰。尊重婴儿安静的需求,让他们独处。
早教班也是一个小社会,你可以见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孩子和家长。孩子们抢玩具的,推搡的,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的到处可见。大人们为了孩子打架的,争吵到面红耳赤的,也什么都有。也算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和孩子们,都在感受着,和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