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幼儿夏令营的招生广告铺天盖地。然而,很多“幼儿夏令营”只是“看上去很美”,孩子折腾够呛,家长直呼上当。
目前的幼儿夏令营市场缺少“门槛”。为了招揽学生火力全开、各显神通的,有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各种背景的企业和团体,有些机构通过移花接木,将经营范围内的活动包装成幼儿夏令营,甚至个人发发微信朋友圈,也能“建营”。因此,有的幼儿夏令营成为旅游线路翻版、“名校游”成了“穿校过”……
这就使家长在选择幼儿夏令营时,要求幼儿夏令营不仅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还应该有多种针对突发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除了“几星几餐”、师生配比这样的硬指标外,还要充分考虑“软”因素。比如,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是专为孩子设计,还是将成人化的内容混入其中;要区分“游学”与普通旅游的差别,在“名校名师”的宣传下,是真的能与其互动,还是竖大旗哄抬价格;应该明确行程中可能发生的附加费用,避免孩子入营后又巧设名目增加费用、诱导性购物的情况发生。
优质幼儿夏令营也并不等于适合每一个孩子。许多家长总是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一些有关提高学习成绩的夏令营情有独钟。幼儿夏令营不应该是学校生活的假期再现,假期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尝试不同于学校的体验。了解孩子的喜好、考虑孩子的意愿、征求孩子的意见,才能让孩子在夏令营中收获更多快乐和收获。
同时,幼儿夏令营并不是托管所,家长在入营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夏令营活动期间与孩子保持联系、过后与孩子体会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