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期待的三孩政策配套措施终于落地。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针对人们关注的托育问题,“决定”给出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方向。
这意味着,幼儿早教行业新一轮的机会来了。风口之下,幼儿早教行业能够乘势而起吗?
自今年5月三孩新政发布后,生育与养育、教育的结合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热议。7月19日,一则“卫健委:5月31日后均可生三孩”的话题冲到百度热榜首位。
据澎湃新闻报道,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在网上回应三孩准生证申领问题时明确提到,经请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2021年5月31日之后,均可以生育三孩,新政策出台前“生育服务登记证”到所在地登记备案,待出新“生育服务登记证”后进行补办。
三孩真的要来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托育、学前教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7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就解答三孩问题时,再次强调“十四五”时期,将托位数列为20个主要指标之一,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目前的1.8个提高到2025年的4.5个。实施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工程和普惠托育服务扩容项目,支持150个城市新增示范性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01
普惠园覆盖率超80%,稳中有变
2021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一年。一方面,2016年二胎政策的放开,一定数量的婴儿在这几年出生,促进了幼儿早教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国家鼓励民办幼儿园进行普惠制转型,行业产生变化。对幼儿园来说,2021年是机遇与困难并存的一年,把握住机会,才能在未来掌握先机。
如今,三孩新政来了,要保证三孩的落地,首先需要完善生育配套措施,建立起服务全社会的托幼服务,降低教育成本,才能免去家庭生育三孩的后顾之忧。
对教育来说,三孩政策当下出台,3年之后产生影响,幼儿早教行业能不能成为新一轮风口,也就能显现来了。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082.83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全国幼儿园共有专任教师291.3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5.2%。
政策层面上,国家已明确支持相关托+育机构合理有序发展,对体系成熟的幼儿早教机构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利好。
我们来梳理一下,2021年幼儿早教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与趋势。透过分析过去,把握住未来行业发展的脉络,给幼儿早教从业者提供些许参考。
我国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依然存在着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部分地区“入园难”的问题。
● 一线发达城市幼儿园数量供不应求
像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幼儿园仍然供不应求。尤其是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甚至要走关系,递条子,连夜排队,摇号等。
● 行业竞争加剧
前些年资本涌入后,催生出很多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使得行业竞争加剧。
● 师资力量短缺
师资和人才培育短缺和不稳定。幼师队伍出现城乡结构失衡,民办园幼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水平偏低等,使得学前教育整体教育水准处于中下游。
02
学前教育受重视,普惠园投入将加码
虽然行业面临多重挑战与短板,但依然受到老百姓关切。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
● 80、90后家长更加重视学前教育
“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人的观念是一直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现在,年轻的80、90后父母更加重视婴幼儿的培养和教育,并更舍得投入。由此催生学前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婴幼儿早教市场的消费潜力已经不亚于婴幼儿产品市场。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还有浙江、江苏等富裕省市的学前教育都发展得尤为迅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家庭人均文教消费支出保持着稳定增长,并且文教消费支出占比仅次于衣食住等方面的支出。
这些因素都为未来幼儿园产业布局提供了思路,也给正在经营中的园所以希望和信心。
● 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思路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主体身份的肯定,民办幼儿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近年来,部分地方公办幼儿园比例过低,民办幼儿园收费较高,出现了“入园贵”“入园难”等现象,引发社会和家庭的焦虑。
在此前提下,国家在2018年11月颁布了对民办幼儿园的普惠制管理办法,并要求在2020年,将80%的民办园转变为普惠园。
深圳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这一民生问题,开始进行立法保障。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草案)》近日首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明确要求保障深圳户籍和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籍3周岁到小学前的学前儿童可就近入读普惠性幼儿园。
同时,《条例(草案)》对幼儿园的办园与管制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
政府应当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衡量标准,建立与办园体制相适应的幼儿园生均拨款、收费、资助、奖励、补助等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不得高于所在区规定的普惠性最高标准,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
2022年是完成普惠园任务的时间节点,政府势必将加大公办力量,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这也许会对部分高收费民办幼儿园产生冲击。
03
落实普惠园,还有很多问题待解
据了解,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3-5岁的幼儿入园率非常高,3岁入园率超过50%,5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24个成员国的幼儿入园率显示,3-5岁幼儿的入园率也都超过50%,有12个国家超过80%。
如前文数据显示,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目前达到80%以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事实上,近10年来我国幼儿园数量及在园幼儿数(包括学前班)整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0年以前,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56.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不断上升,达到77.4%。
同时,幼儿教师的从业人数与学历层次也在逐年提高。其中,研究生毕业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本科毕业人数的幼师人数,占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的21.18%。
数据可见,无论是园幼儿人数还是幼儿园数量,以及幼师资质与人数,都在稳步提升中。
7月2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学前教育取得的成果给予解读并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部署实施相关计划,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并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当下公布的三孩配套政策,一定程度上将带动一波幼儿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幼儿早教作为儿童成长的一个起始阶段,必然引起包括家长在内各个行业相关人员的关注与支持。
配套政策中提到,在教育方面,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
然而,要发展普惠学前教育,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经费,就是个大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发展普惠幼儿园,必须按照普惠目标,测算需要投入的经费,离开了经费保障,营利性民办园转普惠园,必然结果是忽略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的权利,又影响民办普惠园教师待遇以及办园质量。
在他看来,多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之所以成为整体教育的短板,就是因为财政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经费只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3%。近年来,在国家不断要求各地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实施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已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4%左右。
“要进一步实现普惠园80%的目标,这一比例至少要达到7%。”熊丙奇举例说,北京市为推进普惠园发展,给予所有民办普惠园一样的生均经费,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到总教育经费的10%。
“说到底,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关键在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他建议。
同时,对于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转设普惠园的问题,各地在推进过程当中,也应考虑到民办幼儿园的不同现状,制定合理方案推进转设,并做到转设后的办园质量更高,而不是“一刀切”。
而对于园所机构来说,在三孩配套背景下,市场空间的扩大,也意味着竞争加剧。这需要幼儿园通过强化自身办园特色及教学实力,真正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才能获得家长青睐,赢得社会口碑。
内容整理自 | 教育部网站、新华网、澎湃新闻、深圳特区报、美股研究社、加盟展览会,以及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