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or not,上班族妈妈的纠结,过来人解答!
生命真是神奇,
你每一点一滴的用心浇灌,
总会在TA心里种下小小的种子,
在你不经意的某一天,悄然绽放。
然而,作为偶尔加班,白天大段时间不在家的上班族常常有这样的焦虑:在未来2-3年孩子加速成长的阶段,不能时刻陪伴在TA的身边,是否就会错过某些重要的“浇灌”时刻?但交给长辈、阿姨,又担心“浇灌”质量?
早教班/托班的推广层出不穷,德智体美劳好像哪一个都不能错过?
TA从小婴儿变成小宝宝,是不是要尽早开始自己的社交圈,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甚至情商?
以后要上幼儿园,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是不是要去托儿所,开始提前适应分离?也和老师学习基本的自理能力?
那么余杭早教托班中心应该让孩子去上吗?
Q1:托儿所有必要上吗?
大家都觉得,不是必需!
前提是家里有人力可以照顾宝宝的日常所需。
Q2:不上托儿所/托班,放给老人带,会不会跟不上宝宝这个年龄段应该学会的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社交能力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是次要的,并且这些东西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个阶段的宝宝,最重要的是父母,培养和宝宝的亲密感和安全感,而不是学会各种技能。
Q3:担心长辈带孩子只能管吃喝拉睡,不能让宝宝掌握技能?
早教托班,很多时候是跟风。父母的有效陪伴远胜任何早教机构。
教育的责任在父母。从绘本共读、简单的早教教具的互动,到睡前的亲子互动、对话,到日常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的点点滴滴言传身教,到周末时光的外出亲子探索。
孩子的陪伴,永远是,质(方法)>量(时长)。
Q4:家里没有长辈可以帮忙,请阿姨又担心安全问题?
这个确实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摄像头不能解决你心中的安全疑虑,托班是一个替代。
但是要注意筛选托班,几个考量的重点:
师资配比——宝宝能得到有效的照料,以及可以有“白天妈妈”的安全感和亲密感依赖
负责老师的为人——托儿所的老师,爱孩子比学历高重要
环境安全、餐食、离家近
Q5:上托班/托儿所,是不是能帮助宝宝提升社交能力?适应集体生活?以后上幼儿园不容易哭?
即使上过托儿所,有的宝贝该哭还是哭。:)
还是那句话,0-3岁的重点是:培养亲密感和安全感。
3岁以后,才是真正开始培养社交能力的开始~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
——宝宝社交力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己和自己玩
【年龄】0-1岁左右
【状态】喜欢自己独立探索、喜欢和家人互动,对同龄人基本无感。
【原因】宝宝在不断的“认识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声音,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的玩具,都是“我”、“我的”。
(围观社交力满分的大气宝&还在第一阶段徘徊的小笼包~)
第二阶段:和同龄人,各自玩耍
【年龄】1岁左右开始
【状态】乐意和同龄人一起,但通常是各玩各的。他们会观察对方,但很少互动交流(除非抢玩具,我打你你打我),没有协作/交换概念
【原因】这一阶段是宝宝社交力的萌芽,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去创造和同龄宝宝“面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观察到同龄人的存在以及行为~(创造机会,不是说天天在这样的环境~)
第三阶段:联合玩耍
【年龄】2岁接近3岁开始
【状态】他们开始从各玩各的,比如“模仿”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方式(创造共通语言)、比如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协作)、交流一起怎么玩甚至带他认识新朋友。
【原因】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适应同龄宝宝与他的关系,而且有意愿去扩充自己的社交圈、形成稳定持续的朋友圈。当宝宝自身做好准备进入这个阶段,也是爸爸妈妈准备好送宝宝去行幼儿园的时候啦!
综上所述的建议~
3岁前,如果宝宝白天有人照顾,
从教育的角度,早教班、托儿所,不是必需;
从行为习惯的角度,早教班、托儿所,不是必需;
从社交能力的角度,早教班、托儿所,也不是必需;周末一起遛娃就很好~
0-3岁,父母的爱+有效陪伴/家庭早教+言传身教最重要!